兰州嘟嘟
“眼泪止不住了!”9月9日,湖南邵阳,一52岁男子从东莞驱车670公里赶回老家。他刚推开家门,就用尽全身力气跪倒在地,喊出一声“妈!”而他的母亲几个小时刚刚去世……网友: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!
彭先生52岁了。他刚从广东东莞开回老家,670公里的路,他一口气没歇。车门还开着,他人已经直直跪倒在地。村里静悄悄的,没有人回应他。
就在几个小时前,他87岁的母亲去世了。
这个画面让许多人心头一紧。大家看到的,不只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崩溃,更是无数在外打拼的人心里最深的痛。
我们总想着去远方给家人挣一个更好的未来,却常常在路上错过了和亲人最后告别的机会。
彭先生他常年在外面打工,心里一直有个念想,等以后条件好了,就把母亲接来,或者自己回家,好好孝顺她。
这个想法很普通,也很真实,是很多在外的人撑下去的动力。
可人生里,哪有那么多“等以后”。病危的电话打来时,他才发现时间已经没了。
他立刻开车出发,油门踩到底,拼了命往家赶,就想再见母亲一面。但这趟玩命的飞车,终究没能追上时间。
670公里的路,通向的是一个再也无法挽回的结局。
他跪下去的那一刻,心里五味杂陈,全是悔恨、思念。那声“妈”,本该是回家后的第一句问候,现在却成了再也没人能听到的悼词。
他回来了,可那个等他回家的人,已经不在了。
很多人为这个故事流泪,是因为在彭先生身上看见了自己。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,我们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打拼。我们总觉得,能挣到更多的钱,寄回家里,就是对家人最大的负责。
但彭先生的母亲在老家有别的子女照顾,生活并不缺什么。
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,她真正盼着的,可能不是儿子从远方寄回来的钱,而是能时常见见他,听听他的声音。有时候,陪在身边比什么都重要。
而彭先生心里最大的痛苦,就是“没能见到最后一面”。
这个遗憾,戳破了很多人心里“挣钱比陪伴更重要”的念头。
一家人平平安安坐在一起,或许比什么功成名就都实在。
在中国,像彭先生这样的人太多了。统计说,2023年全国有近3亿农民工,其中超过1.7亿人都在外地。他们是城市建设的主力,却也是家庭里最常缺席的那个人。
这种常年不在家,也改变了中国的家庭。以前几代人住在一起,热热闹闹,现在只靠电话和视频联系。
可屏幕里的关心,终究比不上一个真实的拥抱。真遇到急事,几百上千公里的距离,就成了再也跨不过去的坎。
这不完全是个人选择的问题。对彭先生他们来说,留在老家,可能就挣不到什么钱,养不起家;去外地,就必须得忍受和亲人分开。
这道题太难选了,大多数人只能选后者,把对家人的愧疚埋在心里,想着以后再补偿。
可生命里最怕的,就是我们总以为“来日方长”。这种想法让我们心安理得地把陪伴往后推,直到一个电话打来,告诉我们一切都晚了。
子欲养而亲不待。我们奔赴前程时,或许也不能忘记,我们来时的路。


